中国人都有乡愁,注重落叶归根,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廖家湾建设村史馆通过老物件、老照片、革命人物事迹记录了乡村的历史变迁、村民的童年记忆和逝去的一砖一瓦,保留了廖家湾人的根,再现村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史馆让后代村民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革命斗争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廖家湾人砥砺前行,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廖湾村村史馆位于田家庵区安成镇廖湾村廖湾大郢西部铁道交汇处,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把农村发展与党史教育相结合,已成为田家庵区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本土村民、党员干部、高校师生、青少年前来参观,共同追寻党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村史馆整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资源,充分挖掘村党史村史,突出地方特色,通过民主革命先驱廖梓英、传奇将军廖运周、淮上军始末、抗日烽火中的廖氏子弟和许光达将军在廖家湾等大事记,展现了廖家湾人民投身革命历史情景,以及淮南人民为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当今农村的不断发展和未来的全面振兴。小小的村史馆在传达时代的召唤,只有了解过去,才会知道今天的幸福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来之不易;只有记住过去,才被不过更好的把握现在,开创乡村振兴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