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关键进程中,党员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史院乡积极探索创新,以多元方式扎实开展党员教育工作,为乡村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搭建多元平台,拓宽学习途径。为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体系。线上,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党员干部微信群等数字化平台,推送涵盖政治理论、政策解读以及优秀党员事迹等丰富学习资料。线下,依托乡镇党委与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活动,邀请先进代表、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分享经验,2024年已累计举办线下学习活动8场,参与党员达237人次,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乡村蔚然成风。
强化党纪教育,严守纪律红线。为增强党员纪律意识,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党的纪律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紧密结合,2024年以来开展集体学习90次,专题党课14场,“微党课”2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1次,专题学习研讨3次,撰写研讨交流17篇,专题理论宣讲3次,警示教育11次,实地开展廉政教育1次。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召开警示大会5次,通报典型案例6起,参与学习警示录、忏悔录200余人次,引导党员干部持续深入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贴合乡村需求,定制特色培训。为了让党员教育更贴合乡村实际发展需求,深入调研,根据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定制特色教育课程。在产业发展课程中,针对本地草莓、甜瓜、蜜薯等特色种植及水蛭等特色养殖产业,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从病虫害防治到科学种植养殖方法,为党员详细讲解,助力党员掌握产业发展关键技术,进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基层治理课程方面,围绕乡村矛盾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组织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分享工作方法与技巧,提升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2024年以来开展各种农业培训13余次,基层治理培训6次,有效提升了党员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