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龙泉街道党工委针对流动党员动态掌握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积极做动态工作、组织保障工作、教育引导工作,做实做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强化动态管理。织密一张网。为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分布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龙泉街道多措并举,依托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加强排查,对流动党员信息库随机抽查,定时分析研判,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流动党员数据新、资料实。在辖区1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设立“流动党员报到处”,帮助流动党员疏通回“家”的路。设立专班专组。成立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组长、党组织副书记为成员的流动党员专项工作组,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流动党员的管理,及时开展流入接收、流出登记手续,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实施组织覆盖。结合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以“网格治理”为抓手,创新实行“党工委+党委+党支部+网格+流动党员”“4+1”管理模式进行点对点指导、一对一服务,充分掌握他们的流动去向、流动时间、流动类型、流动原因、联系方式与就业情况,组建8个流动党员微信群、QQ群,与每名流动党员取得联系,进一步将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强化组织保障。开好假日课堂。利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依托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主题党日为学习载体,举办流动党员集中培训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的首课,让返乡的流动党员现场接受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开好指间课堂。定期以图文、音频等形式推送学习资料,对没有回乡的流动党员,把党课直播链接、安徽先锋有声书推送到各流动党员群,确保流动党员教育全覆盖、不漏学,按照党员点单、支部送餐的方式,及时推送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等需求和关注度较高的学习内容,鼓励党员分享学习成果,活跃学习氛围,截至目前,共推送学习链接等相关内容100余条。用好红色包裹。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及时引导他们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为流动党员多形式送学帮学,寄送涵盖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党的理论书籍,今年以来,已向流动党员邮寄“红色包裹”7份。
强化教育引导。打通流动资源网。注重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助力家乡发展,开展流动党员“归巢兴乡”等活动,引导10多名流动党员回乡就业创业,对流出党员,开展“流动党员看家乡”活动,让他们充分领略家乡的新面貌、新变化、新发展,并开展座谈交流,对流入党员,坚持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同教育、同管理,引导流入党员发挥职业优势、技能特长等,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建立关怀帮扶机制。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对一方式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协助维护合法权益,帮困解难,持续关注流动党员家中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广泛链接各类资源,为流动党员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咨询等各类服务50余次,切实解决“后顾之忧”。高效盘活潜在力量。常态化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活动,利用流动党员从业面宽、见识面广等特点,引导流动党员针对经济发展、富民惠民、基层治理等方面献出“锦囊计”,将党性教育与担当作为深度结合。(姚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