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淮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聚焦组织领导、治理力量、服务阵地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加强组织领导,把稳基层治理方向盘。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地基。建强组织体系。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在原有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配备兼职委员,共确定3名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和11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按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参与研究辖区内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区服务等重大事项。优化网格划分。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空间布局等因素,将全街道3个社区划成19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9名,做到全域覆盖、不重不漏。延伸组织链条。按照“一网格一党支部”原则,推进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同时,选优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提升治理精度。截至目前,辖区网格党支部组建率为100%,8名党员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
坚持共建共治,建强基层治理联结体。把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作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数量足、素质优、服务好的基层治理主力军。建强社区队伍,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者27人,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实现居民自治。积极引导居民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以网格为单位,组建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志愿队伍,为邻里提供精准化、专业化、零距离的暖心服务。凝聚社会力量。推深做实在职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工作,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管理模式,推动广大在职党员下沉一线,为小区居民服务,为社区治理赋能。目前,共有3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依托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50余次。
强化阵地打造,提升基层治理满意度。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类阵地平台建设,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强化阵地建设。完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改造,在社区打造了集健身室、阅览室等于一体的服务圈,让居民“近”享美好生活。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设有一体机,为百姓在家门口提供一系列的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4个暖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暖心服务。推动科技赋能。依托E治理平台,网格员定期巡查网格,及时发现辖区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并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上报,由街道进行派单、处置、反馈。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对过往人和车、监控视频做汇聚,并统一接入综合调度指挥大屏,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形成智慧安防小区管理一张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