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龙泉街道坚持筑牢基层基础,念好“学严实细新”五字诀,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促进工作落实。

念好“学”字诀,把好政治“方向盘”。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开展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培训、研讨、一线锻炼等形式,加强政治学习和政治训练。二是筑牢理想信念。强化理论培训,活化学习方式方法,8月以来街道、社区共开展“扎实学思想”中心组学习会议1次,党组学习会议8次,支部学习会议13次,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培训,在全街道上下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引导广大干部打牢思想根基,以正确政治方向引领解放思想。三是搭建“双平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建设“网上+网下”“集中+分散”“考核+奖惩”“学习+研讨”的学习平台,管好用好各党委“两微一端”,认真落实好党支部学习清单、活动清单、基本任务清单、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联系点任务清单、特色载体活动清单“五个清单”。
念好“严”字诀,念好作风“紧箍咒”。一是落实从严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完善日常管理监督机制,联动街道纪工委,落实谈话提醒,抓小抓早,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是聚焦宣传引导。持续开展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推广工作,各社区党委通过入户走访、上门宣传等方式,认真给辖区居民讲解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畅通了信息公开与监督举报渠道,截至目前,龙泉街道共开展宣传推广活动22次,张贴宣传海报44幅,发放宣传单页5000余张,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注重激励关怀。在各社区按照工作实际结合工作创新情况、群众工作满意度建立社区工作者积分台账,根据积分台账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选拔重用善谋划、重实干、肯担当、出实效的干部,开展评先评优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念好“实”字诀,练好干事“基本功”。一是尽心竭力助企纾困。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安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主动对接项目单位,截至目前,针对街道21个包保企业、4个项目,共计开展实地走访工作65次,有效解决了企业提出的27个相关问题。二是积微成著惠企增效。2023年上半年街道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68%,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13.7亿元,工业总产值5522万元;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紧盯万元GDP能耗、水耗“双降目标”,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个一律”要求,以高门槛、高标准确保实现经济的高质量。三是精耕细作助力发展。加快推进金家岭菜市场地块、刘家山路修建工程地块项目征迁工作,目前金家岭菜市场地块征迁协议已完成93%,地面附属物已基本拆除。刘家山路修建工程地块征迁协议已完成82%,为下一阶段项目推进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念好“细”字诀,抓好服务“小网格”。一是创新探索“党建+网格化治理”机制。把“小网格”打造成党建工作最坚实的阵地、服务群众最前端的哨岗。通过“网格化管理机制”,让基层党员干部投入到家门巷口、入户交流的流动式“窗口”中,扩宽为民服务的渠道。二是提供精细化高效服务。通过细而精、广而深的工作,让实效可见可及,实现管理精准化、服务精细化,形成小事不出网格、问题一线解决的格局,打造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的便民阵地,实施情暖万家关爱行动,利用小网格积极摸排辖区困难家庭、困难党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三是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穿透式服务体系。建立网格信息数据库,包括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困难群众帮扶、环境综合提升、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147个。
念好“新”字诀,架好工作“发动机”。一是以智慧社区建设为载体,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于智慧社区建设。二是创新政企结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形成“感知采集-分析决策-指挥应用”社区智慧治理闭环。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把党组织建立在物业服务企业里,以三方联动、交叉任职为框架,以网格长、楼栋长、党建指导员、网格员、物业服务员、业委会监督员“两长四员”为抓手,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三是延伸工作触角。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推进抓党建促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提质扩面,探索建立产业链党委,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今年以来,共组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9个,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姚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