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首 页 先锋动态 基层党建 干部人才 电教远教 党员教育 党建资料库
安徽省党员干部
现代远程教育
安徽先锋
微讯
安徽先锋
手机报
《共产党人》
党建电视栏目
安徽先锋
网视
安徽先锋
微讯视频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淮舜先锋网 > 先锋动态
文见宝:坚持重心下移 夯实基层堡垒 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2021-09-15 15:30:48     来源:区委办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无论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还是文明创建,社区不仅成为了前沿阵地,而且也成为了最坚强的堡垒。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提高法治素养、弘扬法治精神,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结合基层实际,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从现阶段来看,重点要建立健全“五项机制”:

  第一,要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以网格单位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和以社会化为手段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划分责任网格,把具体工作、举措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实现无缝隙、全覆盖、无空当、不交叉、边界清楚、管理地域明确的网格化工作目标。网格化管理变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巩固和拓展。一要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把城市按照一定标准细化分成若干“格”以实现分条块管理,从而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如果原有网格划分不足以有效应对日常工作,则需要将网格进一步细化。要按照就近就地、便于联系服务原则,综合考虑住户、单位、人口,合理确定网格规模,将社区细化到片区,再由片区细化到每个小区、楼栋,确保服务管理不留盲区、跟进到位。二要在规范化上下功夫。要突出一张网格管全域理念,将分散的治理力量、系统力量、管理网格等进行优化整合,把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统筹纳入基础网格体系。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和重点走访、网格事项流转处置等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要出台网格管理事项清单,明确纳入网格管理事项、标准及退出程序,实现“清单式管理、网格化服务”。三要在信息化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利用好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要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充分运用QQ、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深化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模式应用,打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确保社区网格信息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第二,要建立健全包保联系服务机制。落实好网格化管理,关键在人、重点在日常积累。我们要在坚持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往下延伸,建立健全包保联系服务机制,拉近社区和居民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一要细化包保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到网格片区、责任到联系人”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保责任,建立“1+X”包保联系服务机制,即1名包保责任人联系服务包保区域居民X人。包保责任人不仅要在面上抓好包保区域总体工作,更要在点上加强与包保群众的联系,全方位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二要做好信息采集。要进一步加强辖区居民信息采集,建立社区管理数据库,分片区、分小区、分楼栋、分单元建立居民台账,确保情况清、底数明,同时注意信息保密及安全,动态更新,更深入地了解居民家庭状况,方便日后有针对性、更贴心地为居民服务、及时有效地为居民办实事。三要加强联系服务。要建立双向互动和良好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包保责任人要加强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定期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信息推送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利民惠民政策,搜集社情民意、群众关切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让每户家庭都知道自己的包保联系人,确保群众遇事能找到人、有问题能及时反映,始终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最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机制。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参与,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头雁”作用。作为各单位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八小时之内还是在八小时之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身边的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广泛发动在职领导干部担任“小区长”“楼栋长”“单元长”,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号召力、影响力、协调力,带动群众一起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二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强社区治理,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社区自治的具体活动将社区党员团结起来、调动起来,增强社区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要持续开展好“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工作,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居民需求和在职党员的意愿、特长,按照“社区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精心为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打造平台、搭建舞台,真正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困难重重,哪里就有党员在发挥作用。三要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识分子、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优势职能作用。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社区、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等工作机制,广泛凝聚推进社区发展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营造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建立健全小区物业责任落实机制。物业管理联接着居民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最直接的抓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业管理在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我们要加强物业服务社会化管理,进一步增强政治功能,构建起政府引导下“市场+自治”的新时代社区治理架构,推动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一要抓紧补齐物业短板。要采取多项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在物业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大业委会组建力度,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推进沟通合作,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二要增强物业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和创新党对物业服务的领导,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成立红色物业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完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小区物业管理和社区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把物业服务企业打造成党组织的重要力量,把“红色物业”打造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实现物业管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三要不断压实物业责任。要按照“分级管理+严格奖惩”的原则,建立多元监督考核机制,将社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物业服务的重要标准,与物业续约、奖金绩效直接挂钩。对认真履行物业职责、群众满意度较高的予以通报表彰,优先参与行业评先评优,推荐参与物业服务选聘;对工作不力、居民意见较大的,相关信息记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限制参加项目招投标,并由街道(乡镇)、社区建议小区业主大会启动退出程序,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第五,要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要把调动社区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作为重要抓手,以深挖志愿服务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水平。一要提高志愿服务参与度。要积极拓展志愿服务的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官方、民间等不同的志愿者组织及其参与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加强对社区中老年人、年轻人等各个年龄段的号召,扩大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共青团、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利用各种手段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最大限度地营造社会舆论环境,不断提高百姓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认识,从而争取到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志愿者行列并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进一步有效激活社会活力,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二要提高志愿服务专业性。随着社区志愿者服务范围的渐渐拓展,对于志愿者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化、专业化成为社区志愿者的未来发展之路。要充分发挥行业职能部门的人才优势,围绕医疗、法律、教育等方面,积极整合辖区内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医院等人才资源,积极推动成立各个领域专业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可引进一些专业的社会服务组织,组织好、指导好本地社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三要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性。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抓手,极大地满足社区各种人群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及时收集辖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并根据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科普文化、法律普及、医疗咨询、老人关爱等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接地气、贴进居民生活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满足各种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来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服务愿望”和“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作者:田家庵区委书记文见宝)

 
主办单位:中共田家庵区委组织部   地址:淮南市国庆中路128号
皖ICP备1400320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445号
联系电话:0554-2698096   电子邮箱:zgtjaqwzzb@126.com   邮编: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