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街道康安社区充分发挥党建“磁吸力”作用,聚焦“软实力”提质提效,着力构建“党建+”服务体系,以组织机制、服务阵地、治理队伍三大“红色矩阵”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断织密基层治理“针脚”。
“党建+体制机制”,织密基层组织体系。康安社区落实“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夯实社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加强社区党建与部门单位党建互联互动,推动城市治理由“单兵作战”向“互联互动”、“自我循环”向“融合发展”转变,形成一管到底、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建立小区党支部,选优配强“第一书记”。积极构建平台机制,持续推进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良性互动,推行网格(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基层治理服务更加精细、更加精准。
“党建+服务阵地”,激发基层治理效能。建立下沉党员干部“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管理新模式。建立“四单”服务机制。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创新推行“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日常走访联系模式,鼓励在职党员“组团式”服务基层,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便民服务、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推行党员下沉社区工作情况与单位考核挂钩,赋予社区对居住地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工作情况的评价权,将群众“问题清单”变为党员“履职清单”和群众“幸福账单”。
“党建+治理队伍”,联动基层多元协同。创新推行“民呼我应的需求清单、民需我有的资源清单、民困我为的项目清单”的“三张清单”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法,选优配强“1+N”治理工作队伍,成立由社区干部、在职党员、民警、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党员组成的“红色小管家”队伍,探索设立“小板凳议事会”“6070和事佬”“老奶奶帮帮团”等做法,打造集帮办代办、政策咨询、化解纠纷、征集民意为一体的“一线窗口”,将服务阵地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在“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任务中积极开展走访关爱、安全守护和卫生健康“三项行动”,实现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