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史院乡坚持把“三会一课”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做好“规范、融合、创新、纠偏”四篇文章,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三会一课”提质增效。

做好“规范”文章,让“三会一课”党味纯正。构建责任体系。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定期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等听取工作汇报,同时将落实情况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重要内容,推动党组织书记把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明确学习重点。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学习教育的首修课、必修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切实做到以学促干、以行践学。
做好“创新”文章,让“三会一课”鲜味浓郁。积极上好“特色课”。找准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切入点,有效避免理论说教、单向灌输等“独角戏”模式,积极探索开放式、体验式、互动式的“三会一课”形式,坚持开展讲“微党课”活动,增加学习趣味性,提升党员参与感,让党员入脑入心、拨动心弦。对照上好“警示课”。坚持经常性纪律教育和集中性纪律教育相结合,创新警示学习教育模式,推动警示学习教育“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召开警示教育会议3场,通报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例2起,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2次,真正使学习教育的过程成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过程。
做好“融合”文章,让“三会一课”回味持久。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坚持“学习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提升一项工作”,着力破解“三会一课”存在的为学习而学习、为开会而开会等问题,积极围绕党建促乡村振兴、文明创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开展学习研讨。实时征集支部委员和党员对会议议题和党课内容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完善,有效杜绝“三会一课”与支部中心工作“两张皮”。与民生服务相融合。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党员在基层治理、防汛抗旱、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
做好“纠偏”文章,让“三会一课”辣味十足。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高质量开展组织生活会,着力在“真、诚、透”上下功夫,见人见事、开诚布公,从具体问题表现入手,以“点穴式”形式指出思想、政治、作风等方面的差距不足,切实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提升党员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的有力武器。严肃民主评议。加强对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的督促、检查,既听其言,又观其行。对无故不参加的党员经常拉出来“晒一晒”,让其“红脸出汗”,并作为年底党员评先选优、民主评议党员的依据,在从严治党和落实民主集中制中提升“三会一课”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