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2247户家庭,5300余居民,一天二十四小时,逐一核查返淮人员,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往返各家各户,每日行走几万步,核查外来返淮人员,入户走访上千次,每家每户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海报,核查车辆信息,排查流动人口,从日出到日落、从黑夜到天明,国庆街道罗马广场社区的工作者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大家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社区居民的安危由他们守护!
早晨:空荡冷清的大街
早上7点30分,社区工作者们早早出门上班了。大街上冷冷清清,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来往车辆很少,周围的行人更是没有几个。一到社区,书记、主任先迅速给全体社区工作者开会部署当天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社区两位负责人每天固定一大早就会在“线上”依托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信息渠道,推送致居民一封信,发送疫情防控新闻、公益宣传片,引导群众不传谣、不恐慌;在“线下”,社区网格员黄菊琴主动请缨悬挂条幅、其它工作人员下户张贴政府公告、在出入口播放录音、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单,确保居住在辖区的居民知晓此事。
“请问您家近期是否有外出人员,是否有他人从外地来您家?”对未在群里及时回复的居民,工作人员小毕一一打电话进行核实排查。除了居民目前的状况,她还要询问近期是否有与外省人员接触等。最后,她会叮嘱居民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并送上暖暖的祝福。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30分,社区办公电话一直有不间断的电话声音。有的住户一直不接电话,工作人员就会重复拨打三四次,常常是一个半小时坐着一动不动,直到嗓子发干都顾不上喝一口水。
午休:微信群上答疑解惑
为了更好地为居民答疑解惑,吃饭点了,社区工作人员们依然处于工作状态。不时有居民询问一些生活问题,工作人员们都一一作答。“目前我们小区还没有疑似的病例,但疫情当前,还是要减少出门,注意戴好口罩……”在微信群里,还要对居民们发的一些文章进行辟谣,不知不觉,又到了下午上班时间。下午: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物资。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一边在手机上将居民的物资需求列成清单,一边来到超市,买哪些菜都是根据居民发来的消息决定。“白菜、黄瓜、蒜、牛奶、土豆……”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边重复需要购买的蔬菜,一边熟练地拿起黄瓜掂了掂,“平时在家都是我买菜,所以我会选,但最近我都没给家里买过菜了。”社区网格员沈阿姨说。
买完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把菜送到居民家门口。提着菜走在小区里,工作人员的眼睛和嘴巴一点都没有闲着,只要看到有没戴口罩的居民,便开启了碎碎念模式,“口罩戴上啊,口罩戴上啊,快回家,不聚集不扎堆,为了大家的安全。”送完菜,时间已经到了下午1点了。等把所有的菜都送到居民家后,他们回到社区已是下午1点30分。
晚上:值班巡逻,24点前不会睡
面对疫情,为了让辖区居民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罗马广场社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今天是社区书记的班,傍晚6:30,社区书记喊上另一位值班人员又一次出门了。“巡查时,要检查每个小区有无异常,提醒居民注意防护,有外来人员及时报告……”小喇叭有大作用,在加强辖区安全巡查的同时,更是提高居民的防患和安全意识。
凌晨:保持清醒,深夜守护
凌晨1:08,忙了一天的工作人员刚躺下不到一小时,电话就响了起来。“你好,我想咨询一下现在回淮南的政策是什么,回来的话需要哪些东西。”工作人员接了电话第一时间进行政策告知,并留下相关资料信息。经过半个小时的通话,终于安心地挂了电话。可是,工作人员并没有睡,而是对刚刚处理的事件进行了记录和整理。
凌晨2:00,洗漱完毕,工作人员终于可以安心地躺下来眯会儿,再过几个小时,又将迎来新的一天……
自疫情发生以来,罗马广场社区对辖区内所有小区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在小区的出入口不间断安排4人值班,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并对所有进出人员严格执行“二码联查+两证”,即安康码,行程码,工作证明及核酸证明、测体温。
社区防控期间,对于社区居民外出管控一律从严。每户家庭隔天允许指派一名家庭成员采购生活物资,限时两小时,其他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外出。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切实做好防护措施。
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对小区进行巡逻,对聚集群众进行劝阻。同时加大消毒防控力度,对社区内垃圾桶、楼道内扶栏、电梯等公共设施使用消毒水、酒精全面消毒。
危难时刻显本色,大事难事见担当。罗马广场社区只是无数个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她们在家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也是孩子的母亲,但在疫情面前,却毅然扛起了这份守护居民的责任。他们始终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在无数名党员和群众的努力下,疫情终会跑,困难总会倒,一切都会好。(刘杰)
|